刘冠琦简介:陕西青年作家学会秘书长,国文社常务副社长及文化总监。先后在《散文》、《西安晚报》、《华商报》、《西湖》、《小溪流》、《少年文艺》、《散文》等刊物发表作品120余篇(首)。二零一零年开始,在《华商报》开设专栏。曾获《少年文艺》作品评比二等奖,2011年度中国散文学会年度散文二等奖等奖项。作品先后选入作家出版社、人民文学出版社、人民教育出版社、苏州大学出版社,武汉大学出版社、未来出版社等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合集中。 近期,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、陕西人民出版社重点推出的,青年作家刘冠琦的散文集《年华像风一样自由》,在我省各书店上市后,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,仅在最近几天内,便在西安市的四十余家书店总计销售超过七百余册。据了解,这本散文集是青年作家刘冠琦过去八年内作品的合集,在没有上市之前,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。著名作家、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为作者题词,这本书还得到了余秋雨、党益民、周明、樊发稼、谭旭东等著名作家的联袂推荐,该书也得到了当红青年女作家明晓溪、步非烟的一致好评。 对于书中的文章,刘冠琦表示,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真意切的,不说空话套话,不玩弄文字游戏,现在回过头看这些文章,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,但是从内心深处对文学和生活充满敬畏。说到这本书背后的故事,可以说得自然很多。曾经有书商要为刘冠琦出书,但他因为不愿意将文字复制和拼凑,使得这个计划搁浅。这本书里的文章,大都是在他行走的过程中完成的,刘冠琦在书中有篇名为《我的书桌在路上》的文章,就描述了这个过程。因为路上写作买不到稿纸,他去撕旅馆墙上的挂历,被老板发现后,本来要遭受训斥,没想到当老板和作者交流后,得知他是为了写作,两人到后来竟成了挚友。在浮华的当下,刘冠琦认为,年轻人做事要认真踏实,生活中再小的事情,都要尽心尽力做,把这些小事做好了,就能得到周围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可。也唯有对别人真心,才能得到别人的真心,人的尊严是以自我付出为前提才得以实现的。我的写作,不是刻意去写,而是当胸中有强烈的情感要抒发时,不得不倾诉,不得不宣泄,是冥冥中有什么东西在引导自己,让自己像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样,结局不论好坏,这个过程是在非常庄重的氛围里进行的。 对于文学界日新月异的变化,谈到80后、90后、00后的 发展。刘冠琦认为,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,这一群定人会成为引导整个民族进步的主流。现在网络的信息量空前巨大,我们这一代人,接受的知识也前所未有的丰富。解决问题,比过去更得心应手,思考问题,比过去更思维开阔。但事物都有两面性,与此同时,我们这一代人看似红火,却内心寂寞,没有长久的信仰支持自己,导致了精神状况不佳,要么是谁也不服,要么是自卑过度,最后不少人走上了追求物质以解决精神空虚的歧途。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,对西方文化又了解的比较片面,没有吸收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人,人与社会,人与历史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优秀思想,同时又将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主义渲染夸大,并没有关注西方哲学和宗教的普世关怀。如果我们忘掉了传统文化,那么我们等于斩断双腿而想走路,折掉翅膀却要飞翔。刘冠琦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建设,今年刚刚被国文社聘为常委副社长及文化总监。关于未来,他表示,自己会尽己所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,并将之与世界潮流紧密结合在一起,为传统文化增加新的血液。现代的写作,缺少严肃和庄重,许多深刻的问题,因为不恰当的幽默被冲淡了,而这并非许多作者的本意。 对于当下同龄人的写作,你有什么看法呢?刘冠琦认为写作水平不断提高,作者的年龄越来越小,这是一个好的现象。但缺点是,对社会关注不够,对社会中的问题认识不足,比如有些人遭受了一点挫折,就武断地认为这些挫折是外界因素造成的,稍有一点烦恼,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而是将社会骂得体无完肤。我们少有写爱写温暖的作品,如果这样写下去,就会使文学的圈子越来越小,甚至使文学与广大读者对立起来。很多人写作流于激愤,缺少真正的宽广,社会出现的一些好的现象没有观察到,社会上的一些好的典型人物没有描写,这就让整个社会的形象是残缺的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,始终感到作者有“盲人摸象”的感觉。如果长此以往,我们的写作只会留下莫大的遗憾。 对于自己的写作,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。刘冠琦表示,自己唯有坦诚,尽最大的努力,让人看到自己真实的思想活动。巴金说过,把心交给读者。没有自己的坦诚,就不能打动自己,连自己都无法感动,就更别说去感动别人了。刘冠琦的书架上,除了古典名著外,最多的是俄国法国作家的作品。刘冠琦说,法国和俄国是苦难很深的国家,这两个国家的作家,在描述社会现象时是坦诚的,能自揭自丑,能像关公刮骨疗伤般的毅然决然,这两个国家的作家是高贵的。中国在上世纪出现的三位作家,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:鲁迅、老舍、巴金。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,他们直击人性的缺陷,揭露了社会存在的问题。但他们在揭露丑恶的同时,并没有忘记给人们带来爱与温暖。如果单纯是描述情感的困局、贫穷和冷漠、物质的追求、精神的萎靡,那么虽然会在短期的繁荣,但繁荣转眼便会凋零,喧嚣有时也意味着短命。我在写作时,一直满怀激情,对未来充满信心,对亲人朋友感激不尽。在感激别人的同时,也深刻反省自我的不足,对自己年少时给别人的伤害深深忏悔。真情去写,写得真情,这是刘冠琦写作的主张,他希望每个写作者能注意个人的修养,只有个人的精神强大起来,写出的作品才有血有肉,能经得起社会的碰撞,能在时间的大浪淘沙中保留下来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文学越发不景气,许多刊物出版物,没有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热销,许多人不再想过去一样关注文学。那么,在商品经济的时代里,文学存在的意义又有了怎样的转变。刘冠琦认为,文学在如今,并不是像许多人说的那样已到了消亡的边缘。而是电视网络将传统的期刊出版物分流,人们由于生活速度变快,许多人已经对传统的阅读方式失去了曾经的热情。像过去,许多文学爱好者,拿到一本新书恨不能一口气读完,现在许多人一年也读不了二三本书。这和人的阅读习惯有关,人们在当下,更喜欢通过图画和视频来获取信息,但刘冠琦觉得,还是要培养青少年的阅读文字的能力,如果这个能力消退,则使得人越来越不会思考,不注意锻炼思维,这样下去,容易被复杂的消息所误导。因为你看到的听到的,可能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,真实的东西需要人根据大量的信息通过思考才能获得。文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,还会发挥它巨大的作用,这个作用表现在它依旧在振奋人们的精神激励人们前进,它依旧在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修养,填充人们在各种知识上的空白,它依旧在揭露人们性格缺陷所带来的各种遗憾,以达到净化人心灵提升人格的作用。在此基础上,由于各种职业文学创作者的出现,使得文学的题材比过去更为广泛,出现了过去不曾有的文学作品,拉长了文学的纵深。人们通过这些陌生领域的了解,对整个世界的了解随之增强,人的空间感会更广阔,情感也比过去更为丰富。再就是,现在的文学,弥补了影视曾经的单一性,现在许多好的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作品,比如广受大家喜爱的《亮剑》、《潜伏》、《甄嬛传》,都是在小说基础上加工而成的,这些小说印成书后,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,反而在电视剧播出后,图书被观众大量抢购。这说明,现在读者观众的阅读水平提高,只有在作品水平上下功夫,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后,才存在所谓的市场,靠简单的媒体炒作来赢得图书热销已渐渐被淘汰。文学的功能,还没有被人广泛认可或是已经认识却还是认识不足。但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,文学的大形势是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的。 中国的文化,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且没有断绝的,中国古代的楚辞诗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,都曾经在世界文化占据了领先的地位。在当下,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些民族的经典传承。中国的传统文化,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,交杂百家学说为内涵的,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文化鼎盛的时期,刘冠琦认为是春秋百家争鸣时期、西汉中期、魏晋初期、中唐时期、宋朝中期、明末清初。这些时期,中国的文化受到政治改革和外来势力的碰撞,知识分子图求文化革新来拯救王朝的衰微,因此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文化氛围。这也证明了,文化的继承重点在于“开今”,怎样让这古老文明焕发新的光彩,就需要有梁启超先生主张的少年心态,对未来满怀信心,对新事物充满好奇,对困难敢于挑战,对责任敢于担当。因此我这部作品,就体现了这种少年心态,主张心灵和精神上的自由,没有这样的自由,我们也就很难有大的作为。现在社会上,有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表示担忧,甚至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可能有断绝衰亡的可能性。对于这一观点,刘冠琦认为,出发点是好的,但这些人并没有看到传统文化强健的生命所在。中国文化在西方殖民者入侵时,面对千年之大变局,曾有过衰亡的危险。但是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,随着殷墟甲骨文的出现,无疑重塑了中国人的信心,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,使得中国人重新振作,又再次站了起来。中国的列朝列代,留下了数量巨大的文化遗迹。因此中国文化的基因链是完整的,不论世界如何发展,中国的文化只会随之发展,而不会断绝,有时可能出现短暂的停滞,但是放在历史长河中,趋势是向上发展的。我并不主张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对经典的寻章摘句上,而是应该在古老典籍中寻找到古代人的人格精神魅力,弘扬这种精神魅力,有助于我们当下的社会发展,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。 对于刘冠琦接下来的创作,他表示自己还有两本散文即将出版,正在修改当中。主题继续关注社会底层,依旧寻找那些遭人遗忘的文化碎片,下一步,将利用好国文社这一平台,打造新的文化产品,扩大知名度,影响和带动一批青年人关注传统文化,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从而达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。 对于刘冠琦今后的发展,我们将持续关注。希望年轻的他,能带领他的国文社团队,走得更远,飞得更高!
|